健康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精神关爱体系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开题报告

 2022-08-03 11:07:2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国家统计局2019年发布最新老年人口统计数据,2018年末, 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3%。从2016到2017年末,65岁以上增加828万;2017到2018年末, 65岁以上增加827 万[1]。由此看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严峻,我国不仅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老龄人口的基数大,而且空巢、失能、和高龄老人比例急剧上升。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稳步提高健康预期寿命,世界卫生组织长期以来大力提倡健康老龄化理念,并与2015年提出了健康老龄化战略。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的国家,中国对健康老龄化战略给予了极高关注。伴随着健康老龄化研究的兴起,决策者也将健康老龄化逐步纳入了国家整体的战略布局。作为指导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推动老年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多项举措,旨在促进健康老龄化。2017年3月,《“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的出台则象征着健康老龄化战略在我国宏观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近几年来,老年群体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目前其经济生活水平步入小康生活。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的情况下,他们对精神关爱有着更多的需求。为保障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需要,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特别强调:家庭成员和赡养人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在老年法对老年人精神赡养提出明确要求的背景下,全社会共同关注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敬老爱老氛围在逐步形成,但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由于我国老龄化背景下的家庭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老龄工作和老年人赡养方面重物质供养,轻精神关爱,对老年的相关服务缺少心理沟通、精神慰藉以及思想引导的精神上的护理。如何真正提高我国老年人精神生活的质量,已经成为国家以及社会的重要问题。只有精神生活质量提高,才能使老人过上高品质的生活,这是健康老龄化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和谐以及人民福祉的重要保证。所以,重视和关注老年人的精神关爱问题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问题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物质财富得到大量积累,老年人物质生活水平与生活照料服务也得到极大改善与提升,但是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一直未得到重视与满足。如何在老年人物质生活和生活照料都较完善下,满足老年群体的精神关爱需求,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的研究问题是:如何从健康老龄化的角度构建我国老年群体的精神关爱体系?具体包括:我国现阶段养老物质供给和生活照料服务现状与水平?我国老年群体的精神关爱的现状,以及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基于健康老龄化视角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构建老年人精神关爱体系?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第一章 绪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老年人精神关爱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还未形成系统与规模。国内关于精神关爱研究主要集中在精神关爱相关定义研究、老年人精神需求研究、老年人精神照顾存在问题研究以及特殊老年群体精神关爱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分析法可以有效收集信息,是一种系统性的分析方法,便于收集文献中的原始信息,为写文章提供大量的参考。本文通过查阅健康老龄化与老年人精神保障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对这些文献资料加以深入阅读和分析,对老年群体精神保障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形成的新思路与新探索进行总结,以此构建老年人精神关爱的理论体系。

(2)案例研究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穆光宗.老龄人口的精神赡养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04):124-129。

[2]张宏志,刘中旭.中国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2(S1):36-37。

[3]毕鸿昌.城市社区精神养老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7(05):23-2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