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选题背景
就业是民生之本。全社会都应该推动公平就业,特别是推动大学生的公平就业。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峻,与此同时就业单位的歧视行为也愈演愈烈。目前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普遍存在的歧视现象有性别歧视、经验歧视、地域歧视、学历歧视等等。
2 .选题依据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 研究内容
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应届大学生招聘歧视进行研究。首先,对就业歧视的现状、歧视的概念以及它的消极影响和积极作用进行阐述,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就业歧视进行认识。其次,运用贝克尔偏好歧视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等对就业歧视现象进行经济学分析,发掘和解释其内在原因。然后,分别对企业和大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根据问卷设定不同的指标,定量研究了歧视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如在 1957 年贝克尔偏好歧视理论的研究基础上,1968 年菲尔普斯在论文中建立了劳动力转换模型;1972 年阿罗创建了雇员歧视模型,克鲁格提出了前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阿克劳夫形成了社会地位歧视模型;1977 年以埃格勒和克恩为代表的统计性歧视理论诞生,它揭示了就业市场中存在群体特征印象,造成就业歧视;1991 年卡恩建立了顾客歧视模型,克鲁格创立了歧视的经济动机模型;1995年布莱克认为被歧视者更有可能被安排在工资较低的工作职位上,因为被歧视群体的搜寻成本较高。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撰写方案: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文献综述。该部分叙述了选题背景和选题依据。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就业歧视的研究现状,并且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
5. 参考文献
[1]. 邓越月,黄寰,大学生就业中经验歧视问题的经济学分析--贝克尔歧视理论的运用和拓展[J],社会科学家,2010
[2]. 覃伟丽,我国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3]. 包红光,大学生就业中#8220;经验歧视#8221;的法律规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