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国企业在实体经济遭遇瓶颈期时结合互联网产生新型企业平台,就业形态的转变与共享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与人口红利的反向增长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传统的将劳动者的社会保障直接与企业用人单位进行绑定的社会保险制度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今的共享经济体制。
在新兴互联网经济的背景下,大量正式工作者离开原单位而从事没有明确劳动关系的个体工作,直接导致其丧失了之前在用人单位所享有的社会保障,这不利于当下共享经济的发展,更不利于共享经济下个人从业者的社会保障。
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运行状态与就业形态的转变更是无法分割。鉴于二者的关系,本文通过运用制度创新理论、机会均等理论和就业理论等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理论,采用了调查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和要素分析法等相关的研究方法,收集比对近10年来社会保险各险种的收支数据、利用个体就业数占城镇职工就业数的比重、社保基金结余和社保基金支付能力等指标判断我国社保基金的运行状态。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内容一:展示我国就业形态转变及当前社保基金运行的客观态势
我国就业形态转变的突出影响是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大量的个体就业人员,近年来,个体就业的风潮让全国实现了城镇新增就业量的不断攀升,更为我国就业率的提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部分内容旨在展示我国就业形态转变的具体情况,将个体就业数与城镇职工就业数之比作为衡量就业形态的测量指标。立足于社保险种及地区差异,考察各地的基金结余与基金支付能力水平。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围绕个体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国内外的发展路径及面临困境都存在较大差异:
一、国外灵活就业发展过程遇到的保障问题
经济危机爆发以前,新历史学派和福利经济学派就深知就业保障政策在劳动力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国外非常重视完善的就业保障体系给创业型就业带来的积极影响,其中涵盖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充分的公共资源、鼓励创业的 先进政策等,这些方面的政策能够解决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促进积极就业(Michael W,1985)。但是由于欧盟“福利国家”的出现,影响了就业保障体系积极作用的形成,使劳动者更加依赖于国家社会所提供的福利待遇,缺少创业的动力,这无疑给创业就业市场带来了沉重一击,阻碍创业就业的发展。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研究目的
1.探究我国就业形态的转变对于我国社会保险基金运行存在的挑战
2.分析我国就业形态的转变影响我国社保基金运行的作用路径
5. 参考文献
[1]Michael W. Sherraden. Chronic Unemployment: A Social Work Perspective. 1985, 30(5):403-408.
[2]Colin P. Green, Gareth D. Leeves. Job Security, Financial Security and Worker Well‐being: New Evidence on the Effects of Flexible Employment. 2013, 60(2):121-138.
[3]Marloes de Lange, Maurice Gesthuizen, Maarten HJ Wolbers. Consequences of flexible employment at labour market entry for early career development in the Netherlands. 2014, 35(3):413-434.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