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目前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并即将进入超高龄社会。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严重导致了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劳动力供给不足,养老赡养比上升,且养老金支出也不断增加,进而极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长此以往,还会影响我国养老金长期收支平衡及可持续性。然而,目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表明:高龄劳动者易失业难再就业的问题突出。因此,促进高龄劳动者就业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其政策的建立迫在眉睫。
但是,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尚未经历过如此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在促进高龄劳动者就业这方面的立法还处于空白阶段,缺乏前例可循。所以,积极探寻其他国家在促进高龄劳动者就业方面所实施的政策,吸收和借鉴其成功经验以及失败教训,对于我国建立促进高龄劳动者就业的政策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国外(寻找代表国家,选择主要发达国家,比如:美国、英国、日本等)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促进高龄劳动者再就业采取了哪些措施,实施了哪些政策。总结这些经验是否适用于我国,符合我国的国情,并分析这些国家所实施政策的利弊之处,从中获得启发。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不足已经成为全球大部分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为了提高高龄劳动者的劳动参与率,发达国家也采取了许多措施。
吴万群(2018)将主要制度措施分为三类:通过改革影响高龄劳动者劳动参与率、增进高龄劳动者的可雇佣性、规制就业年龄歧视。简单来说第一类就是改革,而改革又分为几个方面。首先是退休年龄,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已将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提高至65岁甚至67岁。比如英国2011年制定的《养老金法》就规定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龄将不断提高至66岁。其次肖颖(2019)指出某些发达国家也运用经济手段正向激励晚退休,比如韩国2007年的《国家养老改革法》将养老金替代率从60%降至50%,并从2009年起逐年持续降低。而澳大利亚也出台了《工作奖励办法》,允许养老金获得者何时重新工作都可每周免除一定限度的劳动收入检查。除此之外,部分发达国家也通过对失业、残疾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限制高龄劳动者退休。
第二类措施,实质就是为高龄劳动者提供就业培训、改善工作条件、提供雇佣津贴,使之更好的适应就业环境,并提高其劳动质量。第三类措施则是解决高龄劳动者就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年龄歧视。菜定剑、刘小楠(2010)研究发现,各发达国家都先后立法明确禁止就业年龄歧视。比如,日本2004年修法规定,企业对于65岁以下的求职者设定年龄限制时,须向求职者表明具体理由。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 撰写方案
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阐述研究对象,选取代表国家。3.通过国内外文献、新闻资讯等搜集已选取的代表国家所实施的促进高龄劳动者就业的措施。
4.将这些国家实施的政策进行分类、对比,分析其优劣之处。
5. 参考文献
[1]肖颖.部分发达国家延迟退休年龄可行因素与方式的国际比较——基于美国、德国、日本和英国四国实践的分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9,13(04):14-20.
[2]吴万群.发达国家高龄劳动者就业促进制度及其借鉴[J].河南社会科学,2018,26(02):67-72.
[3]刘亚丽.老龄化背景下中高龄劳动者失业再就业研究——基于企业用工偏好的数据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8(07):62-67.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