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扩展政策对男性受教育程度的影响研究: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例开题报告

 2022-08-15 09:23:5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2001年以来中国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主要内容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1-2004年,义务教育学费限价从农村到全国范围内普及,小学学费不超过160元/年,初中学费不超过260元/年。2006年开始,国家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并针对农村学生免除学费和提供住校生活补助。教育扶贫战略是国家扶贫战略的重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是要提升国民的受教育水平。国家如此重视教育扶贫,颁布一系列政策,值得深入研究。教育扶贫政策实行以来,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的教育扶贫也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经验方法,对世界治理贫困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以两免一补政策为例,研究教育扶贫政策对男性的受教育年限影响。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教育扶贫政策如何影响受教育年限。

2.男性与女性之间受影响的性别差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基于现代社会的“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对教育公平的理解和实践,从技术的角度探讨教育公平的机制、模式、策略等。如任友群(2018)等针对当前教育扶贫实施中教育对象虚焦、目标不实、措施不当等问题,提出了信息技术在帮助对象识别、项目实施、监督管理、跟踪评价、教师队伍建设、帮扶效果评定等方面的“准确”优势和行动方向。封清云、郭炯(2017)研究了基于大数据分析从技术手段构建大数据下教育扶贫应用格局,从帮扶对象的精准识别、帮扶决策的精准制定、帮扶政策的精准落实等方面对扶贫工作进行科学的决策和规划。李延平(2018等以互联网为基础理念,从运行管理机制、网络培训课程、师资力量定位、大数据准确评价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我国西部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制度改革和创新。下列研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有效促进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为目标,对其进行了以下研究和论证:如王美、徐光涛(2013)等从平等入学、平等入优质学校和平等参与教育过程三个方面论证了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的潜力。但又出现了因信息技术技能和偏好差异导致的“新数字鸿沟”。陈纯谨、顾小清(2018)等以PISA项目的上海数据为基础,论证了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技术、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划分导致了“新的数字鸿沟”。这种研究强调“新数字鸿沟”损害了教育公平,甚至社会公平。这是我国教育帮扶“优化结构,促进教育公平”的新阶段,为深入思考教育公平的新内涵,有效促进精准援助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社会改革式扶贫。冈纳缪尔达尔(GunnarMyrdal)提出了“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在他看来要在短时间内达到脱的效果,就只能通过强有力的政策手段来对市场资源进行干预和再分配。在Peter Saunders看来,全世界3亿少数民族人口要实现脱贫,首先要以少数民族文化作为发展基础,再将这种文化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只是目前,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还存在着不少机制缺陷,而政府应该通过完善人数民族贫困人口信息、社会保障以及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等方面来对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脱贫进行帮助。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论文设计的理论基础:有关教育扶贫政策实行至今的具体文件政策

论文研究方法:以两免一补政策为例,使用模糊断点回归设计(RDD)的方法研究教育扶贫政策对男性的受教育年限的影响

5. 参考文献

[1]罗谦,吴晓蓉.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投资现状及对策建议[J].教师教育学报,2020,7(05):69-76.

[2]孟照海.教育扶贫政策的理论依据及实现条件——国际经验与本土思考[J].教育研究,2016,37(11):47-53.

[3]吴易雄,王虎邦,贾昆蕙.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理论下教育扶贫政策评估及效能优化——基于对598份有效问卷的深度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20(11):10-18 2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