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要求“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作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为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和遵循。所谓“大思政课”,应该是基于人的思想政治素养形成与发展规律,以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发展为时空维度,集合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全时空领域鲜活思政教育素材,构建起纵向贯穿大中小学全学段、横向贯通学校与社会全时空的思政课。它是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趋势,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体现,更是新时代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只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如何,最终都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高校将“大思政课”理念学习应用到相关邻域和实践中,为高校思政课建设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境提供了新的创新发展路径,取得了育人实效,从而落实了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诚然,大思政课理念是符合时代客观规律发展的,也是经实践检验过的,是真理性的认识;是民之所需的精神食粮。纵观“大思政课”背景下的理论成果创新来看,大部分学者偏向研究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活动和社会实践邻域,也有部分学者探究将大思政课理念融入到初高中课程思政教学和育人中的路径;少部分学者发表了关于大思政课理念贯彻应用到初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观点和看法。而其中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探究少之甚少,初中时代正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形成的雏形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更是为其思想道德素质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契机。但作为副科的课程难免存在被轻视、不重视的现象,从而也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太过于肤浅,学习仅停留在死记硬背上,学习兴趣低下等不科学合理的学习现状。究其原因,该课程理论知识部分过于简单乏味、部分过于抽象难懂以及其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等。针对以上难点和困境,大思政课理念为其创新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方法论指导;因此,我认为可以结合大思政课理念来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下存在的困境进行优化设计,以期帮助教学课程的良好开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主要研究内容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浏览知网、万方、维普、谷歌学术等多个渠道,查阅大思政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相关文献研究,了解已有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文献解读和分析,为本文深入研究大思政背景下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2.案例分析法。本课题主要结合大思政理念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大思政理念怎样更好地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深入了解其中原因和背景,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和思路。
4. 参考文献
[1]陆晨.时政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8(19):16-17.
[2]吴凤卿.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时政点评教学的应用[J]. 试题与研究:高考版, 2020, 000(007):P.131-131.
[3]禚月珍.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引入时政教学的有效策略.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4年11月至2024年1月6日,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确定毕业论文题目。
2、2024年1月10日至3月4日,指导教师完成任务书,学生收集论文资料。
3、2024年3月5日至3月18日,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