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由于近二十几年来,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国家建设需要大批专业的建筑人才,这给我国的建筑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专业素养的建筑师是教育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场所,建筑系馆应起到贯彻教育思想和为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场地的功能,并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建筑系学生感受空间和环境的最直接的对象。而国内建筑系馆建设现状是:许多院系并没有专门的系馆,而旧有的教学环境已经很难满足新的需要。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建筑系馆的设计如何适应建筑教育的发展。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位于南京市浦口区东大路,由东南大学的老校区为主体,修缮为现在使用的校区,其中大部分建筑任较为老旧,学校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校不断发展,对未来校区的发展有了新的规划,建筑与艺术系馆正是其中的一项,建筑与艺术系拥有近900名学生,系馆总面积约10000㎡,层数不超过5层。学校通过这次机会让我接触系馆设计的实战练习,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环境,并合理处理好建筑使用者各种流线之间的关系,创造出合理且具有特色的建筑。
意义:建筑系馆是个多元的空间组成,他有着不同的使用要求和功能分区。在建筑中我们考虑的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或是拥有美观的外部形态,更多的是重视形成一种专业的领域空间,培养一种氛围,体现专业精神的传达,反映本学校专业的特色。这是反映了一种时代与文化的发展变化,从而引起的思想意识的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建造专业的系馆,希望通过专业的空间熏陶学生对专业的激情,使其更深入专业领域,对专业学习有更透彻的理解。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重点:满足功能的需求是建筑设计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对于建筑与艺术系馆来说,最重要的自然是学习空间,如今的学习方式相较数年前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书本到软件绘图缺一不可,从教室黑板到多媒体,从纸上空想到实践制作,将各种功能的教室紧密串联,方便管理使用。不仅如此,各个区域之间的交融,空间的联系与互动,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也是设计的重点。
难点:1.房间功能众多,相互联系紧密,流线排布困难时有重叠交错。
2.教学建筑较为严谨,与周围有山有水的优美环境氛围相互悖离。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我以为自然环境和建筑的融合指的是以当地的自然环境为基础,合理利用自然条件,不过多破环原本的环境所进行的交互方式。通过组织和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获得一种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同时,建筑独有的特色和当地的景观相融合,突出了当地景色,为人的精神需求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
理想的建筑应该协调于自然,成为环境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个环境,无论以建筑为主体,还是以景观为主体,只有两者完美协调,才能形成令人愉快、舒适的外部空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进行大量的、创造性的构思与实践,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层次,对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在实践中,通过把握场地和其环境所具有的特殊性,分析整理它的历史和文脉,从而最终发现建筑与环境妥善衔接的方法。
随着学习需求与条件的发展,系馆有了更高的要求和发展,必须在满足坚固美观的基础上,注重与周围景观环境的相互协调和统一。学生在物质条件良好的基础上对自身所处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没有与学习场所相融合的景观,再好的硬件设施也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更加注重建筑与景观环境的融合。因此,在系馆设计过程中注重环境关系是这次设计的必然趋势,也是符合学校规划的结果。
4. 研究方案
在本次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对学校规划的理解,将系馆的空间融入到环境之中,各个功能分区之间的关系明朗互不干扰但又相互联系,方便快捷,将人流的主体放在北面的区域,而对外的区域则大多放置在南侧,报告厅和建筑的主入口都设立在距离学校次干道较为接近的地方,方便通行与车辆停放,办公区位于建筑的西北,独立于教学区之外,既有安静的办公环境与学术氛围,又有与教学区紧密联系的平台与廊道方便通行疏散,南北相互分割的建筑之间是大面积的廊道,既是两者联系的空间,也是两边功能交互的平台。工字型建筑的西侧用一个环形将整块水体包容其中,此时从建筑的每个角落看上去都山水交融,和谐统一。驾于水面之上的报告厅,木桥在湖面的映衬下与水中的倒影相互呼应。
5. 工作计划
(1)2022.11.21-11.27,查阅系馆建筑技术要求、法律法规及各类规范。
(2)2022.11.28-12.4,查阅相关资料,学习已建成案例中的优点,存在的问题应避免在此次设计中再次出现。
(3)2022.12.5-12.11,仔细研究方案任务书,分析存在的各类因素,确立早期的总图设计。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