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提高个体的学习效能成了教育和教学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关于影响个体的学习效能的因素以及影响机制的研究成为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焦点问题。关于学生为什么会在学习中产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学生产生成绩差异的内在原因是什么?仅仅用智力因素来解释是不够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对成就目标取向、学习自主性、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方兴未艾,试图通过考察它们的关系,来解释不同学生在认知强度上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学业成绩分化的内在原因。
目标取向的概念最早来自20世纪80年代Dweck对小学生进行的一项研究。她的研究揭示了两种目标取向:成绩目标取向,致力于通过寻求关于自身能力的肯定性评价、避免否定性评价来展示自身能力的高水平;学习目标取向,致力于发展掌握新技能、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学习目标和成绩目标造成个体在对成就情境的理解和对成就情境进行反应时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
目标取向对学业成就有着重要影响,学习自主性、学习策略也是影响学习的两个重要变量。最早提出自主性学习这一概念的Holec从学习的角度将自主性学习解释为一个人“自己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包括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决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进度和学习方法,自己监控学习的过程,评估学习效果等。综合以往研究者的观点可以看出,自主性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特点与需要来决定准备学习与如何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的学习方式,包括自我导向,自我激励和自我监控。自主性学习要求个体的学习活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因素,即意愿和能力,即学生一方面要愿意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甚至承担起以前属于教师的责任,如决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和评价学习过程等;另一方面又要有承担责任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开展好自主学习。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研究的目标取向、学习自主性、学习策略对学业成就的影响。目标取向可分为成绩取向与学习取向:成绩目标取向,致力于通过寻求关于自身能力的肯定性评价、避免否定性评价来展示自身能力的高水平;学习目标取向,致力于发展掌握新技能、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学习自主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倾向性及表现,所有自主学习的过程及因素都是学习自主性的某个方面、某种水平的体现。心理学家对学习策略的理解,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学习策略是学习的程序、方法及规则;第二,学习策略是学习的信息加工方法;第三,学习策略是学习监控和学习方法的结合。
本文主要研究大学生在目标取向、学习自主性、学习策略上男女生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并分析三者与学业成就的关系。
预期目标:(1)界定目标取向、学习自主性、学习策略的操作定义。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问卷法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 (2)收集信息,文献梳理,明确问题; (3)作出假设; (4)设计量表等研究工具; (5)投放及回收问卷并记录; (6)分析问卷数据; (7)做出分析与推论。
4. 参考文献
[1]陈红芳. 成就目标、动机监控策略、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2]袁红梅. 大学生学习自主性量表的修订及区域性常模的建立[D]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6
[3]DweckCS.Self-theoriesTheirRoleinMotivation,Personality,andDevelopment,EssaysinSocialPsychology.Philadelphia,PA:PsychologyPress,1988
[4]蒋京川. 成就目标定向与班级动机氛围、学习策略、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11-01 ~ 2022-01-05:检索文献资料,开始选题,了解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确定论文题目。(2)2022-01-06~ 2022-03-02: 接受毕业论文任务书,查阅资料,了解学术信息。
(3)2022-03-03 ~ 2022-03-16:设计研究课题,完成开题报告。
(4)2022-03-17 ~ 2022-04-17:提出论文提纲,完成论文初稿。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